平涼市博物館
平涼市博物館成立于1979年,前身是平涼地區博物館,2002年正式改名為平涼市博物館。自2008年開始,接待觀眾近30萬人,已成為在全國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標準化地市級博物館。
2015年,平涼市博物館進行了重建,并于2019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新館總建筑面積22611平方米,現館藏有10個種類的國家珍貴文物共一萬多件,是集歷史文物、旅游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設計解析
平涼市博物館文物展品精美絕倫、設計制作精雕細琢,旨在傳播和繼承平涼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館內展覽綜合運用最新的考古發掘與研究成果,采用全方位、數字化的展示手段,讓文物“活”了起來。
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團隊注重發掘地區特色,把握時代脈搏,融合多方面元素,并充分考慮不同層次的觀眾,通過展現平涼精彩紛呈的地域文化,打造出了充滿時代氣息和表現前沿文化的精品陳列。
展陳設計還充分利用新館展廳的大空間格局,從整體到局部進行了全方位設計,使整個空間通透舒朗、分割疏密合理。順時針的參觀路線流暢有秩,給觀眾營造出了具有現代意韻和良好參觀氛圍的展陳空間。
展陳欣賞
《西出長安第一城—絲綢之路上的平涼》主題展覽共分四個專題:《隴寶涇華—平涼歷史文化陳列》《涇河激浪—平涼革命歷史陳列》《漢風藏韻—佛像藝術陳列》《道源崆峒—道文化陳列》。另外,金大陸還進行了《錦英瑞彩—故宮博物館院藏宮廷琺瑯器精品展》和“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展廳的規劃設計工作。
陳列形式以文物為主,結合輔助展品,綜合運用動漫影片、觸摸查詢等多媒體技術和主題場景進行展示,并大量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廣泛建立起內容與展品間的內在聯系,創造出具有富于變化的藝術效果。
基本陳列 | BASIC DISPLAY
1
《隴寶涇華—平涼歷史文化陳列》
《隴寶涇華—平涼歷史文化陳列》位于博物館的二樓,共展出文物934件。展覽分為“滄海桑田”、“遠古家園”、“涇渭古韻”、“絲路要驛”和“隴上名郡”五個單元,采用“大通史、小專題”的形式,既相對獨立,又渾然一體。
展覽以絲綢之路上的平涼為主題,以平涼歷史和地域文化為重點,從歷史和人文兩大視角出發,講述平涼的物華天寶、璀璨歷史和地靈人杰,向觀眾清晰展現了古代平涼多元融合、兼容并蓄的絲路文化特質。
第一單元 / UNIT 1
《滄海桑田》
第一單元主要展示了平涼境內出土的豐富的古生物化石,通過這些古生物化石勾勒出遠古時期平涼的地形地貌、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的基本面貌。
第二單元 / UNIT 2
《遠古家園》
第二單元主要展示了距今300-200萬年的第四紀,地球終于迎來了人類的出現。展廳中央設有360度全息柜,選取對平涼歷史有重大影響的舊石器時代涇川人頭蓋骨,以360度全息形式呈現給觀眾。
第三單元 / UNIT 3
《涇渭古韻》
第三單元展示了大量館藏西周青銅器,特別是靈臺白草坡西周墓群出土的種類繁多、紋飾華麗、鑄造精美的青銅禮器。此處以三維動畫形式,最大程度復原了平涼廟莊戰國墓中出土的髹漆木車。
第四單元 / UNIT 4
《絲路要驛》
本單元主要展示了漢唐時期的陶器、玉器、銅鏡等精美文物,這些展品充分說明了平涼的歷史文化與絲綢之路的興衰緊密相連。此處還專門以沙盤配合視頻的形式,向觀眾展示了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
第五單元 / UNIT 5
《隴上名郡》
第五單元通過三維動畫、沙盤、電子觸摸屏和360度全息影像等多種輔助展示手段,對平涼之名的由來以及龍泉窯青瓷梅瓶、平涼地區書院一覽表等名窯瓷器和出土文物進行了逐一展示。
2
《涇河激浪—平涼革命歷史陳列》
《涇河激浪—平涼革命歷史陳列》分“革命火種”、“長征歲月”、“抗日救亡”、“紅色屏障”四單元,通過塑造“樹旗、宏揚、啟示”的特色展陳空間,敘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平涼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光輝歷史。
展覽根據每個單元、展區的不同特點,以整合、創意等設計語言,構筑了一個穩重大氣、極具愛國主義教育意義和強烈藝術感染力的現代化展陳空間。
為充分體現展陳空間中的亮點重點,在表現形式上以寫實與寫意交融的創作手法概念性的升華陳列內容,以外入內層層遞進的詮釋了展覽豐富的情感內涵。
專題陳列 | THEMATIC DISPLAY
1
《漢風藏韻—佛像藝術陳列》
《漢風藏韻—佛像藝術陳列》分“佛風漸染”、“盛世佛光”、“梵音妙相”、“藏佛擷珍”四個單元,以大量美輪美奐的造像,濃墨重彩地展示了不同發展階段佛像藝術的巨大成就。
展覽通過大型多媒體、圖版和模型等展示方式,并以大型石窟復原等輔助手段,充分展現了平涼佛造像藝術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使觀眾在展覽中深入了解佛學知識,盡情領略佛教造型的藝術特色。
2
《道源崆峒—道文化陳列》
《道源崆峒—道文化陳列》分“道源悠長”、“崆峒全盛”、“道化蒼生”三個單元,系統闡釋了崆峒道源文化的內涵和精髓。序廳以崆峒山的自然場景和道教典型符號為基本元素進行整體的形式設計,突出了崆峒山作為道教發源地之一的獨特地位。
展覽通過場景、成品通柜以及圖文相結合的表現形式,以大幅大面積的展線、展板來表現平涼悠久的道教造詣。同時,闡釋了老子在道教起源與創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展示道家思想對傳統人生態度、中國文化形態的重大影響。
臨時展覽 | TEMPORARY EXHIBITION
1
《故宮博物館院藏宮廷琺瑯器精品展》
《錦英瑞彩—故宮博物館院藏宮廷琺瑯器精品展》分“掐絲琺瑯”和“畫琺瑯”兩個單元?,m瑯工藝品造型美觀、色彩華麗,反映了我國古代琺瑯工藝的發展變化和工精藝美。
《青少年教育基地》
青少年教育基地是青少年自主探索博物館、探索知識、探索世界的陣地,主要設計有兩大類型項目:傳統互動項目和動態展示項目。此處設置有4D影院,以一個小道士的漫游經歷對青少年加以教育啟示。
結 語
平涼市文化底蘊深厚,是先民們在黃河中上游繁衍生息、走向文明的搖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平涼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屬于隴東傳統的商品集散地,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重鎮,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
金大陸精心打造的平涼市博物館是平涼歷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將“知識性”、“審美性”、“教育性”和“休閑性”有機結合,使《西出長安第一城—絲綢之路上的平涼》主題展覽成為綜合展示平涼地區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對于探索華夏文明和平涼城市發展歷程,增強平涼文化實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