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國王陵文物陳列館
中山古城遺址發現于河北省平山縣境內,遺址出土的文物多為稀世珍寶,在世界各地展出時引起轟動。為了促進古城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并配合歷史紀錄片《中山國》的拍攝,金大陸特別設計制作了中山國王陵文物陳列館,并以此進一步向大眾展示中山古國的古老文化。
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坐北朝南,外形模仿春秋戰國時期臺榭式宮殿的建筑形式修建而成,共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中山國王陵陳列館采用展柜、展臺、燈箱、圖板等多種形式,全方位的對中山國的歷史文化、出土的精美歷史文物等進行了展示。

地上一層的陳列分為西、東兩廳,分別展示了中山國歷史文化發展脈絡、中山古城遺址的保護發展等內容。陳列館中廳是中山國議政大殿復原場景,也是國王接見各國使臣,舉行宴飲歌舞的地方。
大殿為整個展陳的開端,參照已有的研究成果設置榻、屏、幄、幔,殿內陳設力求準確客觀地反映當時宮殿內部情景。其內部陳設以中線為軸左右對稱分布,兩側的木作方柱以概括的斗拱形式承托頂部框架結構,并裝飾青銅圖案。

左右兩側的案幾上陳列有中山國出土的精美器物,既可滿足多角度的拍攝需求,同時又具有中山國場景復原的效果。仿制的十五連盞燈,可提供電視片多角度拍攝的前景及光點、光源效果。景觀為觀眾提供近距離觀賞的條件,讓觀眾多方位了解中山國盛況。

東展廳
東展廳為《中山文化——源遠流長》規劃設計廳,主要展示古城遺址的保護和規劃。展廳中心的中山古城遺址公園規劃電子沙盤,沙盤以現代的科技手段,動態表現中山古城遺址開發管理的構想與規劃。
第一單元: 驚天發現
觀眾首先沿甬道進入,左側沿墻圖文并茂地介紹了中山王厝及墓室的發掘情況。通過對中山國遺址發掘過程的展示,重現了中山國燦爛的文化、發達的手工業以及逆境生存的膽識和勇氣。
第二單元:聲名遠播
古中山國遺址和墓葬出土的文物精美絕倫,令人嘆為觀止。古中山國文物在海內外進行多次展覽,無論是從學術角度還是藝術品鑒賞角度,均令世人折服,產生了巨大反響。
第三單元:《 傳承發展 》
這部分展示了隨著學界對中山國研究的深入,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呈井噴狀涌現。社會上公開發表了大量關于中山國的專著和論文,以及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作品。特別是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的成立,對中山國遺址的保護和學術研究起到積極的作用。
西展廳
西展廳為《神秘王國——戰國中山》為中山國歷史陳列廳,總面積440平方米,展線長130米,文物60多件、復制仿制實物十幾件,內容分為歷史、建筑、經濟文化和軍事四個方面,著力展示中山國歷史文化。
深灰色展壁上懸掛圖板,并結合大型通柜和俯視柜,對中山國的出土文物進行了展示。展廳中心復原制作中山國都城微縮景觀,使中山古城之貌盡收眼底,使觀眾在直觀的景觀欣賞中,慢慢揭開中山國的神秘面紗。
第一單元:優秀文化 繁盛之邦
該單元主要介紹了中山國穩定的政治、繁榮的商業、先進的計量器具和獨具一格的文化面貌等,全面展現了中山國的強盛國力。
第二單元:《 田獵征戰 悲歌慷慨 》
該單元介紹了中山國兵強馬壯、武器裝備精良、戰車輕便靈活等歷史狀況,并在與魏、齊、燕、趙等國征戰時屢克勁敵,以強大實力躋身強國之列。
第三單元:戰國八雄 故國中山
該單元介紹了中山國從約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296年期間200余年的歷史中,由白狄族鮮虞部建都到逐漸興盛,再到被趙國吞并的主要發展歷程。
結 語
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全部建成后,將更加有效的實施文化遺產保護,促進相關產業與地區經濟、文旅協調發展。利用戰國中山文化旅游充實京津冀旅游圈,助推平山全域旅游發展規劃。

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全部建成后,將更加有效的實施文化遺產保護,促進相關產業與地區經濟、文旅協調發展。利用戰國中山文化旅游充實京津冀旅游圈,助推平山全域旅游發展規劃。